yh86银河国际



首页 > yh86银河国际资讯 > 媒体关注

棉价倒挂把中国纺企逼到美国

2015-08-10

2015-08-09 澎湃新闻



  8月3日,纽约时报《产业链大逆转 ,中国纱厂登陆美国》的新闻再次引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下滑的话题。澎湃新闻记者获悉,纺织企业进行产业转移是国内外棉价长期以来严重倒挂的特殊原因,中国制造业向美国迁移是个案。


  “我们在美国的工厂正在按照设想按步进行,但不会继续迁移其他产能。”8月7日,yh86银河国际集团办公室主任黄国刚在电话中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。


  因为是首个在美国建立工厂的中国纺织企业 ,yh86银河国际集团自2013年底宣布这一海外投资起,便受到外界的关注 。今年2月份,美国工厂投产后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 ,经过近40天的海运,终于在4月30日顺利到达yh86银河国际集团位于杭州的国内总部 。


  官网资料显示,yh86银河国际集团始创于1995年,至2014年底总资产38.5亿元,员工2000余人,是一家以纺织为主导,投资贸易为辅助,房产为支柱,黄金珠宝为新发展产业的综合型企业集团 。


  纺织目前仍是yh86银河国际集团的主营业务之一,但自2013年以来,纺织业务开始出现亏损,为此该集团开始筹划战略转型,转移生产线。目前集团国内纺织产业基地占地面积达300余亩,年销售超20亿元 。在美国东南部南卡罗来纳州购置土地1000余亩建立yh86银河国际美国公司。


  随着各类成本的上升,中国制造业似乎不再具有竞争力。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(BCG)最新报告称,中国工人的时薪从2004年的4.35美元涨到2014年的12.47美元,涨幅达187% 。此外,还有汇率 、能源成本额上升 。


  越南、巴基斯坦 、印度等东南亚国家都曾是yh86银河国际集团实施海外布局的考虑范畴,他们为此也做过考察调研,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可能只有中国的一半乃至三分之一 ,但是鉴于其政局的不稳定性,yh86银河国际集团最终选择了美国的南卡州 。


  不过,黄国刚则向澎湃新闻记者称,该集团产业转移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,是国内外棉价严重倒挂。


  据了解 ,目前 ,国内对棉花进口有严格的配额制度,大多数纱厂很难获得大量的进口配额,但国内棉花的价格长久以来要比国际棉花价格每吨高出数千元 。


  “一般来说 ,同等类型的棉花,国外的价格在9000元(每吨),国内则要13000元。”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分析师汪前进介绍。


  “如果国内外棉价基本统一的话,棉纺企业走出去的动力不会这么大。”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高勇此前对外表示。


  黄国刚称,他们在美国工厂生产成本总体来说 ,要比国内便宜3000-4000元 ,但若将工厂设在人力成本更便宜的越南等东南亚国家,这一差价可达到4000-5000元。


  虽然纺企对于国内棉花进口配额的抱怨已久,但就目前看来,仍无取消的迹象 。“这个非常难,一旦放开,国内市场肯定就成了国外棉花的天下 。”上海纺织品协会秘书长刘寅峰认为,由于国内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大低于国外,且国外棉花市场背后都是资本的力量,若中国取消配额很可能会导致棉花成为农产品中的第二个大豆,从而进一步打击棉农的种植积极性。


  对于纺企来说,大规模的产能转移仍有很多制约因素 ,越南的安全因素确实是企业不得不提防的。2014年5月,越南就曾发生因中越南海纠纷而起的示威游行,包括天虹纺织(02678.HK)等多家纺企的越南工厂生产设施遭到破坏 ,不得不暂停生产。


  美国虽然政治社会稳定 ,但大规模的产能转移仍不现实。


  yh86银河国际集团在美国开设工厂后,虽然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,但效仿者寥寥 ,“最主要还是人力成本太贵 。”黄国刚称。


  据介绍 ,目前中国纺企的单个工人一年成本在5万元左右,但美国却达到20万元。yh86银河国际集团在美国工厂目前只生产一个品类的产品,即气流纺纱,该产品在所有纺织品中属于用工最少,机械化成都最高的单品,且原料消耗大 ,可以最大化程度地利用美国当地的原料成本优势,降低人力成本。


  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 ,国内不少民纺企业已经开始选择退出纺织行业,或进行多元化运营,例如yh86银河国际集团除了纺织之外 ,还有房产以及新进入的珠宝业务 。


  “2009年,我们协会刚刚成立时,上海地区达到2000万年产值的规模以上企业超过900家 ,但现在连700家也不到。”刘寅峰表示,近年来国外订单不足 ,国内销售不旺,已经有200余家企业退出了棉纺行业,“我去逛商场会注意看下纺织品的产地 ,以前可能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中国  ,但现在中国制造的,10件中可能只有2件。”


  不过 ,在刘寅峰看来,中国纺企仍有自身优势。“如果仔细看 ,你会发现一些大品牌仍然会选择在中国制造。”他认为 ,由于中国纺织制造业的产业链相对其他东南亚国家更为发达,配套更齐全,工人技术水平也相对成熟 ,因此一些高品质产品仍然将加工地点放在中国。


  汪前进也认为,对于中国纺企来说 ,如果要继续生存 ,除了进行产业转移 ,也必须提高产品附加值 。“那些低毛利的加工行业此前也是从美国、日本乃至台湾转移至大陆的,继续向生产力成本更低的市场转移 ,也很正常 。”


  刘寅峰更认为,连美国都已经开始吸引制造业回流,中国纺企又有什么理由大规模退出呢?


上一篇:中国纺织民企在美国的“逆袭” 下一篇 :中国纺织厂入驻美国棉产区 原因:成本更低 ! 返回列表


XML地图